2008/01/04

RE: 香港經濟日報 C05 專題 By 蕭曉華 2008-01-10

工廈加租 藝術家工作室 In or Out?

  沙士前後、地產市道最低迷期間,得一批清貧藝術家進駐,因工業北移而日漸沒落的火炭工廠區,才不致於完全被人遺忘。
  藝術家工作室數目增加,漸漸形成規模,藝術家自發組織的「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計劃」,亦成為一年一度藝壇大事。
  近期,地產市道再度熾熱起來,火炭工業區的業主亦乘勢大幅加租。

  面臨重新洗牌的火炭工廈,將來還有沒有藝術家立錐之地?
  據土地註冊處最新資料顯示,07 年首 7 個月共有 4,290 份買賣合約,比 06 年同期的 3,687 份增加16.4%,數字亦高於 96 年至 03 年每年總數。這些數字反映工廈市場持續交投理想,中原集團副主席黎明楷分析:「住宅和商廈投資市況熱烈,投資氣氛良好,帶動工廈的需求、價格上升。」

藝術租客

  位處新界的火炭工廠區,因較偏遠,周邊亦暫未有完善的社區設備,仍屬全港最平的工廈物業。不過,其租金和賣價一樣要加。
  近半年,該區工廈租金和賣價的升幅分別約為 15% 和 20%,「賣價升幅較大,顯示市場樂觀。最明顯的是,不少業主為大廈翻新,把大堂都裝修成商廈般靚,以吸引投資者。」中原地產新界工商舖助理營業董事張志傑說。
  工業北移,工廈使用者亦隨之轉型。該區近年成為物流(即平價倉)、電子和化工業的工業陣地。叫人估不到的,是近年藝術家的進駐。     

  記者自稱藝術家到附近的地產舖問價,發現經紀對藝術家租客的要求瞭如指掌,「你係一個人用,定同其他藝術家夾租?13 呎高樓底、較平的華聯單位比較適合,可惜無盤。11、12 呎樓底的地方有無興趣?」

「臭味相投」

  「過去幾年,我們每月租金平均約 $4,300,今年業主突然提出加價到 $7,500,最後還價至 $6,300 。」藝術家周俊輝和關尚智說。與火炭差不多同時期出現藝術家工作室的觀塘工廈,亦面對加租問題,租金約由 $4,000 加至 $5,000。一比較,今年火炭工廈租金的加幅實在令人咋舌。
  周俊輝和關尚智屬近年藝術圈冒起得較快的一群,自 04 年開始,他們與另一位中大藝術系同學遷入火炭華聯工業大廈,夾租一個面積約 1,200 平方呎的單位(「615 工作室」),進行油畫、裝置及概念藝術創作。
  因樓齡高,華聯簡陋殘舊、黑黑沉沉,不時傳來燒臘和腸粉魚蛋的氣味。
  「這裏是全區樓價最平之處,亦有不少從事食品加工的租戶。它不能轉型為工貿大廈,因商業租客不接受這種環境。」中原的張志傑解釋。
  工廈地方「污糟邋遢、無厘貴格」,卻合晒藝術家合尺,「它地方大、樓底高、租金平。」受訪者不約而同地說。03 年沙士爆發,樓市下滑,造就這班初出道、「清貧型」租客「趁低吸納」的關鍵時刻。
  當年,一個千多呎的單位,租金約為三四千元,賣價亦不超過 30 萬元(今年已升至 70 多萬元)。
  「當時我剛畢業,藝術前景還很模糊,如果沒有這地方讓藝術家堅持理想,或許有人早已放棄創作。」關尚智說。如今華聯已聚集約 26 個工作室,其他工廈則有約 8 個。
  「大家沒有夾定聚在一起,工作室分散不同位置,偶然碰面才傾偈。」周俊輝每日留在工作室的時間頗多,因他的作品多為 2 米乘 3 米以上的巨畫,作畫需時,「中午肚餓,便到工廈內的茶餐廳吃 23
蚊一客的經濟午餐,好方便。」
  另一租客「水獺工作室」的藝術家黃慧妍則說:「隔籬家俬廠位先生好好人,有時鐵閘壞,會幫我修理。」

遷出,搬入

  業主大幅加租,周俊輝和關尚智如何打算?兩人考慮各有不同。
  周俊輝部署作「個人發展」,最近他以 79 萬元購入華聯一個 1,200 平方呎的單位。「發展到今日,作品逐漸走進藝術市場,收入有一定保障。我考慮到長期支付租金的錢,日後也夠買一個單位。曾留意不同區的工廈,始終認為火炭的價錢、環境較合適。」
  關尚智則準備在租約期滿後遷出火炭,另覓新址。從事概念藝術的他表示,他的創作不一定要用上大空間。他在即將於本周六開幕的本年度「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計劃」中展示的作品,只是一張寫「3 年內不賣作品」的 A4 紙。另外,亦由於他的創作動機不是賣作品,買家亦不多,所以他不想承擔昂貴租金。
  港台節目《四維賣藝》主持人羅文樂,是華聯的前租客,對於逐漸形成的火炭藝術區即將面臨商業挑戰,有這樣的評論:「藝術有很多面向,有些較能迎合藝術市場,有些因較具爭議性或搗蛋,未必有買家。火炭加租某程度上是 taste dictating,篩走某類藝術家,影響該區多元的藝術發展。」
  黃慧妍對加租表現得逆來順受,「可找多幾個租客夾租」,她使用的千多呎工作室,現由 7 人分租。
  不過,這批最初「發展」火炭的藝術家,無論未來決定去或留,過去幾年他們在這區營造的藝術氣氛和建立起的形象,已慢慢發揮作用,吸引其他藝術單位遷入。
  本地著名畫廊漢雅軒,兩年前亦於華聯購入單位。職員 Loretta 說:「本想用這地方與藝術家交流,所以入來湊熱鬧。」現單位用作存畫的貨倉。
  兩個月前,比利時人 Sara Van Ingelgom 亦在華聯開設畫廊 Blue Lotus Gallery,單位的裝修非常優雅舒適。「我對火炭一見鍾情。相對在中環設畫廊,在這裏策劃展覽的彈性較大,因沒有太大的資金壓力,亦不必引入迎合市場的主流藝術。」


藝術影響樓價?

  07 年至今,火炭約有 5 個藝術工作室遷出,6 個搬入。「搬入的多為經濟能力較高的藝術單位,專業與非專業的都有,亦有建築與設計界人士。」藝評人梁展峰說。
  看來加租使這區出現了一場小型的洗牌效應。連續舉辦了幾年的「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計劃」,參觀人數逐年上升,由初期的千多人到去年增至近萬人,藝術或藝術家的進駐對該區的人氣實有正面作用,但又有沒有能力影響這區的地產價格?
  「成個火炭工廠區有過千個單位,藝術租戶只有數十個,不足以構成影響。」在該區營商的廠家Charles Drapers 說。
  「藝術家死了,作品才值錢。以藝術帶動或以支持藝術來影響樓價,方式似乎太迂迴。」中原的黎明楷說。
  「藝術家租客從事創作,並非進行商業活動。除非有從商的展覽製作單位遷入,推動經濟效益。」梁展峰說。
  不過,藝術帶來的人氣始終屬「利好因素」。「今年在華聯放出的單位好少,估計是業主看到這『藝術潛力』,暫不放盤。」中原的張志傑說。
  「像『615 工作室』這類單位已成為品牌,自然成為業主加租目標。」Charles Drapers 說。
  「曾有地產舖張貼『適合藝術家使用』的招租廣告,不排除了解市況的地產經紀,會刻意向藝術租客調高價錢。」梁展峰說。他認為,火炭工廠區是自然而生的藝術社區,遭遇市場壓力亦屬正常。但他擔心,若刻意將該區炒作成如紐約或倫敦等 loft 時尚社區,只會趕走藝術家,「大部分藝術家都無可能在樓價高昂兼被規管的旅遊熱點裏生存。」

商業支持藝術

  一年一度的「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計劃」,將於 1 月 12 日起連續兩個周末舉行,今年共有 34 個工作室參與,屆時藝術家會開放平日創作的「私竇」,與大眾分享自己的創作成果。
  此開放計劃,一直是新晉藝術家展示作品的難得平台。上年起,計劃獲得即將在該區有樓盤落成的信和集團的宣傳贊助,參觀人數倍增。藝術與商業的互動關係,實在難以簡單計得清。
  「開放日由每個工作室自費參與,確保營運與創作自主,亦沒有任何金錢資助。不過,商業機構在宣傳上的支持,如燈箱廣告、大量單張,擴闊了以往只有小圈子的觀眾層面。」梁展峰說。但他認為,開放日觀眾多,與藝術質素沒有必然關係,同時藝術家的荷包亦不會進帳,「有興趣的買家不算多,反而失竊事件增多。」

No comments: